2007年8月29日

王汎森《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

雖然不是第一次看到這篇演講稿
但他的內容
給像我這種剛成為「煙酒生」的人來說
這篇演講稿
有很大啟發
有趣的人趕快來研讀一下吧

=========正文開始=========
《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

講者:王汎森 院士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這個題目我非常喜歡,因為這個題目,對大家多少都有實際的幫助。如果下次我必須再登台演講,我覺得這個題目還可以再發揮一兩次。我是台大歷史研究所畢業 的,所以我的碩士是在台大歷史研究所,我的博士是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取得的。我想在座的各位有碩士、有博士,因此我以這兩個階段為主,把我的經驗呈現給各 位。

我從來不認為我是位有成就的學者,我也必須跟各位坦白,我為了要來做這場演講,在所裡碰到剛從美國讀完博士回來的同事,因為他們剛離 開博士生的階段,比較有一些自己較獨特的想法,我就問他:「如果你講這個問題,準備要貢獻什麼?」結合了他們的意見,共同醞釀了今天的演講內容,因此這裡 面不全是我一個人的觀點。雖然我的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都出版了,但不表示我就是一個成功的研究生,因為我也總還有其他方面仍是懵懵懂懂。我的碩士論文是二 十年前時報出版公司出版的,我的博士論文是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的。你說有特別好嗎?我不敢亂說。我今
天只是綜合一些經驗,提供大家參考。

一、研究生與大學生的區別

首 先跟大家說明一下研究生和大學生的區別。大學生基本上是來接受學問、接受知識的,然而不管是對於碩士時期或是博士時期的研究而言,都應該準備要開始製造新 的知識,我們在美國得到博士學位時都會領到看不懂的畢業證書,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我問了一位懂拉丁文的人,上面的內容為何?他告訴我:「裡頭寫的是恭喜 你對人類的知識有所創新,因此授予你這個學位。」在中國原本並沒有博碩士的學歷,但是在西方他們原來的用意是,恭賀你已經對人類普遍的知識有所創新,這個 創新或大或小,都是對於普遍的知識有所貢獻。這個創新不會因為你做本土與否
而有所不同,所以第一個我們必須要很用心、很深刻的思考,大學生和研究生是不同的。

(一)選擇自己的問題取向,學會創新

你 一旦是研究生,你就已經進入另一個階段,不只是要完全樂在其中,更要從而接受各種有趣的知識,進入製造知識的階段,也就是說你的論文應該有所創新。由接受 知識到創造知識,是身為一個研究生最大的特色,不僅如此,還要體認自己不再是個容器,等著老師把某些東西倒在茶杯裡,而是要開始逐步發展和開發自己。做為 研究生不再是對於各種新奇的課照單全收,而是要重視問題取向的安排,就是在碩士或博士的階段裡面,所有的精力、所有修課以及讀的書裡面都應該要有一個關注 的焦點,而不能像大學那般漫無目標。大學生時代是因為你要儘量開創自己接受
任何東西,但是到了碩士生和博士生,有一個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論文,那篇論文是你個人所有武功的總集合,所以這時候必須要有個問題取向的學習。

(二)嘗試跨領域研究,主動學習

提 出一個重要的問題,跨越一個重要的領域,將決定你未來的成敗。我也在台大和清華教了十幾年的課,我常常跟學生講,選對一個領域和選對一個問題是成敗的關 鍵,而你自己本身必須是帶著問題來探究無限的學問世界,因為你不再像大學時代一樣氾濫無所歸。所以這段時間內,必須選定一個有興趣與關注的主題為出發點, 來探究這些知識,產生有機的循環。由於你是自發性的對這個問題產生好奇和興趣,所以你的態度和大學部的學生是截然不同的,你慢慢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是一個 主動的探索者,並學會悠遊在這學術的領域。

我舉一個例子,我們的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先生,得了諾貝爾獎。他曾經在中研院的週報寫過幾篇 文章,在他的言論集裡面,或許各位也可以看到,他反覆提到他的故事。他是因為讀了一個叫做馬亨教授的教科書而去美國柏克萊大學唸書,去了以後才發現,這個 老師只給他一張支票,跟他說你要花錢你儘量用,但是從來不教他任何東西。可是隔壁那個教授,老師教很多,而且每天學生都是跟著老師學習。
他有一次 就跟那個老師抱怨:「那你為什麼不教我點東西呢?」那個老師就說:「如果我知道結果,那我要你來這邊唸書做什麼?我就是因為不知道,所以要我們共同探索一 個問題、一個未知的領域。」他說其實這兩種教法都有用處,但是他自己從這個什麼都不教他,永遠碰到他只問他「有沒有什麼新發現」的老師身上,得到很大的成 長。所以這兩方面都各自蘊含深層的道理,沒有所謂的好壞,但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將這兩個方式結合起來。
我為什麼講這個故事呢?就是強調在這個階段,學習是一種「self-help」,並且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self-help」,而不能再像大學時代般,都是純粹用聽的,這個階段的學習要基於對研究問題的好奇和興趣,要帶著一顆熱忱的心來探索這個領域。

然 而研究生另外一個重要的階段就是Learn how to learn,不只是學習而已,而是學習如何學習,不再是要去買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學習拿起那一根針,學會繡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慢慢學習把目標放在一 個標準上,而這一個標準就是你將來要完成碩士或博士論文。如果你到西方一流的大學去讀書,你會覺得我這一篇論文可能要和全世界做同一件問題的人相比較。我 想即使在台灣也應該要有這樣的心情,你的標準不能單單只是放在旁邊幾個人而已,而應該是要放在領域的普遍人裡面。
你這篇文章要有新的東西,才算達到的標準,也才符合到我們剛剛講到那張拉丁文的博士證書上面所講的,有所貢獻與創新。

二、一個老師怎麼訓練研究生

第 二個,身為老師你要怎麼訓練研究生。我認為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訓練,哪怕是自然科學的訓練,到研究生階段應該更像師徒制,所以來自個人和老師、個人和同 儕間密切的互動和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跟大學部坐在那邊單純聽課,聽完就走人是不一樣的,相較之下你的生活應該要和你所追求的知識與解答相結合,並且你往後 的生活應該或多或少都和這個探索有相關。

(一)善用與老師的夥伴關係,不斷 Research

我 常說英文research這個字非常有意義,search是尋找,而research是再尋找,所以每個人都要research,不斷的一遍一遍再尋找, 並進而使你的生活和學習成為一體。中國近代兵學大師蔣百里在他的兵學書中曾說:「生活條件要跟戰鬥條件一致,近代歐洲凡生活與戰鬥條件一致者強,凡生活與 戰鬥條件不一致者弱。」我就是藉由這個來說明研究生的生活,你的生活條件與你的戰鬥條件要一致,你的生活是跟著老師與同學共同成長的,當中你所聽到的每一 句話,都可能帶給你無限的啟發。

回想當時我在美國唸書的研究生生活,只要隨便在樓梯口碰到任何一個人,他都有辦法幫忙解答你語言上的困 難,不管是英文、拉丁文、德文、希臘文……等。所以能幫助解決問題的不單只是你的老師,還包括所有同學以及學習團體。你的學習是跟生活合在一起的。當我看 到有學生呈現被動或是懈怠的時候,我就會用毛澤東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來跟他講:「作研究生不是請客吃飯。」

(二)藉由大量閱讀和老師提點,進入研究領域

怎 樣進入一個領域最好,我個人覺得只有兩條路,其中一條就是讓他不停的唸書、不停的報告,這是進入一個陌生的領域最快,又最方便的方法,到最後不知不覺學生 就會知道這個領域有些什麼,我們在不停唸書的時候常常可能會沉溺在細節裡不能自拔,進而失去全景,導致見樹不見林,或是被那幾句英文困住,而忘記全局在講 什麼。
藉由學生的報告,老師可以講述或是釐清其中的精華內容,經由老師幾句提點,就會慢慢打通任督二脈,逐漸發展一種自發學習的能力,同時也知道 碰到問題可以看哪些東西。就像是我在美國唸書的時候,我修過一些我完全沒有背景知識的國家的歷史,所以我就不停的唸書、不停的逼著自己吸收,而老師也只是 不停的開書目,運用這樣的方式慢慢訓練,有一天我不再研究它時,我發現自己仍然有自我生產及蓄髮的能力,因為我知道這個學問大概是什麼樣的輪廓,碰到問題 也有能力可以去查詢相關的資料。
所以努力讓自己的學習產生自發的延展性是很重要的。

(三)循序漸進地練習論文寫作

到 了碩士或博士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完成一篇學位論文,而不管是碩士或博士論文,其規模都遠比你從小學以來所受的教育、所要寫的東西都還要長得多,雖然我不知 道教育方面的論文情況是如何,但是史學的論文都要寫二、三十萬字,不然就是十幾二十萬字。寫這麼大的一個篇幅,如何才能有條不紊、條理清楚,並把整體架構 組織得通暢可讀?
首先,必須要從一千字、五千字、一萬字循序漸進的訓練,先從少的慢慢寫成多的,而且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訓練到可以從一萬字寫到十萬 字。這麼大規模的論文誰都寫得出來,問題是寫得好不好,因為這麼大規模的寫作,有這麼許多的註腳,還要注意首尾相映,使論述一體成型,而不是散落一地的銅 錢;是一間大禮堂,而不是一間小小分割的閣樓。
為了完成一個大的、完整的、有機的架構模型,必須要從小規模的篇幅慢慢練習,這是一個最有效的辦法。

因為受電腦的影響,我發現很多學生寫文章能力都大幅下降。寫論文時很重要的一點是,文筆一定要清楚,不要花俏、不必漂亮,「清楚」是最高指導原則,經過慢慢練習會使你的文筆跟思考產生一致的連貫性。
我 常跟學生講不必寫的花俏,不必展現你散文的才能,因為這是學術論文,所以關鍵在於要寫得非常清楚,如果有好的文筆當然更棒,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文彩像個 人的生命一樣,英文叫style,style本身就像個人一樣帶有一點點天生。因此最重要的還是把內容陳述清楚,從一萬字到最後十萬字的東西,都要架構井 然、論述清楚、文筆清晰。

我在唸書的時候,有一位歐洲史、英國史的大師Lawrence Stone,他目前已經過世了,曾經有一本書訪問十位最了不起的史學家,我記得他在訪問中說了一句非常吸引人注意的話,他說他英文文筆相當好,所以他一輩 子沒有被退過稿。因此文筆清楚或是文筆好,對於將來文章可被接受的程度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內容非常重要,有好的表達工具更是具有加分的作用,但是這裡不是 講究漂亮的style,而是論述清楚。

三、研究生如何訓練自己

(一)嘗試接受挑戰,勇於克服

研究生如何訓練自己?就是每天、每週或每個月給自己一個挑戰,要每隔一段時間就給自己一個挑戰,挑戰一個你做不到的東西,你不一定要求自己每次都能順利克服那個挑戰,但是要努力去嘗試。
我 在我求學的生涯中,碰到太多聰明但卻一無所成的人,因為他們很容易睏在自己的障礙裡面,舉例來說,我在普林斯頓大學碰到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就是沒辦法克服 他給自己的挑戰,他就總是東看西看,雖然我也有這個毛病,可是我會定期給我自己一個挑戰,例如:我會告訴自己,在某一個期限內,無論如何一定要把這三行字 改掉,或是這個禮拜一定要把這篇草稿寫完,雖然我仍然常常寫不完,但是有這個挑戰跟沒這個挑戰是不一樣的,因為我挑戰三次總會完成一次,完成一次就夠了, 就足以表示克服了自己,如果覺得每一個禮拜的挑戰,可行性太低,可以把時間延長為一個月的挑戰,去挑戰原來的你,不一定能做到的事情。不過也要切記,碩士 生是剛開始進入這一個領域的新手,如果一開始問題太小,或是問題大到不能控制,都會造成以後研究的困難。

(二)論文的寫作是個訓練過程,不能苛求完成精典之作

各位要記得我以前的老師所說的一句話:「碩士跟博士是一個訓練的過程,碩士跟博士不是寫經典之作的過程。」
我 看過很多人,包括我的親戚朋友們,他之所以沒有辦法好好的完成碩士論文,或是博士論文,就是因為他把它當成在寫經典之作的過程,雖然事實上,很多人一生最 好的作品就是碩士論文或博士論文,因為之後的時間很難再有三年或六年的時間,沉浸在一個主題裡反覆的耕耘,當你做教授的時候,像我今天被行政纏身,你不再 有充裕的時間好好探究一個問題,尤其做教授還要指導學生、上課,因此非常的忙碌,所以他一生最集中又精華的時間,當然就是他寫博士、或是碩士論文的時候, 而那一本成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但不一定要刻意強求,要有這是一個訓練過程的信念,應該清楚知道從哪裡開始,也要知道從哪裡放手,不要無限的追下去。當然我不是否認這個過程的重要性,只是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把論文的完成當成一個目標,不要成為是一種的心理障礙或是心理負擔。
這 方面有太多的例子了,我在普林斯頓大學唸書的時候,那邊舊書攤有一位非常博學多文的舊書店老闆,我常常讚嘆的對他說:「你為什麼不要在大學做教授。」他 說:「因為那篇博士論文沒有寫完。」原因在於他把那個博士論文當成要寫一本經典,那當然永遠寫不完。如果真能寫成經典那是最好,就像美麗新境界那部電影的 男主角JohnNash一樣,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博士那二十幾頁的論文,不過切記不要把那個當作是目標,因為那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應該要堅定的告訴自己, 所要完成的是一份結構嚴謹、論述清楚與言之有物的論文,不要一開始就期待它是經典之作。如果你期待它是經典之作,你可能會變成我所看到的那位舊書攤的老 闆,至於我為什麼知道他有那麼多學問,是因為那時候我在找一本書,但它並沒有在舊書店裡面,不過他告訴我:「還有很多本都跟他不相上下。」後來我對那個領 域稍稍懂了之後,證明確實如他所建議的那般。
一個舊書店的老闆精熟每一本書,可是他就是永遠無法完成,他夢幻般的學位論文,因為他不知道要在哪裡放手,這一切都只成為空談。

(三)論文的正式寫作

1. 學習有所取捨

到 了寫論文的時候,要能取也要能捨,因為現在資訊爆炸,可以看的書太多,所以一定要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的知識樹,首先,要有一棵自己的知識樹,才能在那棵樹掛 相關的東西,但千萬不要不斷的掛不相關的東西,而且要慢慢的捨掉一些掛不上去的東西,再隨著你的問題跟關心的領域,讓這棵知識樹有主幹和枝葉。然而這棵知 識樹要如何形成?第一步你必須對所關心的領域中,有用的書籍或是資料非常熟悉。

2. 形成你的知識樹

我昨天還請教林毓生院士,他今年已經七十幾歲了,我告訴他我今天要來作演講,就問他:「你如果講這個題目你要怎麼講?」他說:「只有一點,就是那重要的五、六本書要讀好幾遍。」
因 為林毓生先生是海耶克,還有幾位近代思想大師在芝加哥大學的學生,他們受的訓練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是精讀原典。這句話很有道理,雖然你不可能只讀那幾本重要 的書,但是那五、六本書將逐漸形成你知識樹的主幹,此後的東西要掛在上面,都可以參照這一個架構,然後把不相干的東西暫放一邊。
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你不可能讀遍天下所有的好書,所以要學習取捨,瞭解自己無法看遍所有有興趣的書,而且一但看遍所有有興趣的書,很可能就會落得普林斯頓街上的那位舊書店的老闆一般,因為閱讀太多不是自己所關心的領域的知識,它對於你來說只是一地的散錢。

3. 掌握工具

在這個階段一定要掌握語文與合適的工具。
要 有一個外語可以非常流暢的閱讀,要有另外一個語文至少可以看得懂文章的標題,能學更多當然更好,但是至少要有一個語文,不管是英文、日文、法文……等,一 定要有一個語文能夠非常流暢的閱讀相關書籍,這是起碼的前提。一旦這個工具沒有了,你的視野就會因此大受限制,因為語文就如同是一扇天窗,沒有這個天窗你 這房間就封閉住了。為什麼你要看得懂標題?因為這樣才不會有重要的文章而你不知道,如果你連標題都看不懂,你就不知道如何找人來幫你或是自己查相關的資 料。其他的工具,不管是統計或是其他的任何工具,你也一定要多掌握,因為你將來沒有時間再把這樣的工具學會。


4. 突破學科間的界線

應該要把跨學科的學習當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跨學科涉及到的東西必須要對你這棵知識樹有助益,要學會到別的領域稍微偷打幾槍,到別的領域去攝取一些概念,對於本身關心的問題產生另一種不同的啟發,可是不要氾濫無所歸。
為 什麼要去偷打那幾槍?近幾十年來,人們發現不管是科學或人文,最有創新的部份是發生在學科交會的地方。為什麼會如此?因為我們現在的所有學科大部分都在西 方十九世紀形成的,而中國再把它轉借過來。十九世紀形成這些知識學科的劃分的時候,很多都帶有那個時代的思想跟學術背景,比如說,中研院的李院長的專長就 是物理化學,他之所以得諾貝爾獎就是他在物理和化學的交界處做工作。像諾貝爾經濟獎,這二十年來所頒的獎,如果在傳統的經濟學獎來看就是旁門走道,古典經 濟學豈會有這些東西,甚至心理學家也得諾貝爾經濟獎,連John Nash這位數學家也得諾貝爾經濟獎,為什麼?
因為他們都在學科的交界上,學科跟學科、平台跟平台的交界之處有所突破。在平台本身、在學科原本最核心的地方已經search太多次了,因此不一定能有很大的創新,所以為什麼跨領域學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常 常一篇碩士論文或博士論文最重要、最關鍵的,是那一個統攝性的重要概念,而通常你在本學科裡面抓不到,是因為你已經泡在這個學科裡面太久了,你已經拿著手 電筒在這個小倉庫裡面照來照去照太久了,而忘了還有別的東西可以更好解釋你這些材料的現象,不過這些東西可遇而不可求。John Nash這一位數學家為什麼會得諾貝爾數學獎?為什麼他在賽局理論的博士論文,會在數十年之後得諾貝爾經濟獎?
因為他在大學時代上經濟學導論的 課,所以他認為數學可以用在經濟方面來思考,而這個東西在一開始,他也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大的用處。他是在數學和經濟學的知識交界之處做突破。有時候在經濟 學這一個部分沒有大關係,在數學的這一個部分也沒有大關係,不過兩個加在一起,火花就會蹦出來。

5. 論文題目要有延展性

對 一個碩士生或博士生來說,如果選錯了題目,就是失敗,題目選對了,還有百分之七十勝利的機會。這個問題值得研一、博一的學生好好思考。你的第一年其實就是 要花在這上面,你要不斷的跟老師商量尋找一個有意義、有延展性的問題,而且不要太難。我在國科會當過人文處長,當我離開的時候,每次就有七千件申請案,就 有一萬四千個袋子,就要送給一萬四千個教授審查。我當然不可能看那麼多,可是我有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看申訴。有些申訴者認為:「我的研究計畫很好,我的 著作很好,所以我來申訴。」申訴通過的大概只有百分之十,那麼我的責任就是
在百分之九十未通過的案子正式判決前,再拿來看一看。有幾個印象最深常常被拿出來討論的,就是這個題目不必再做了、這個題目本身沒有發展性,所以使我更加確認選對一個有意義、有延展性、可控制、可以經營的題目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學生常常選非常難的題目,我說你千萬不要這樣,因為沒有人會仔細去看你研究的困難度,對於難的題目你要花更多的時間閱讀史料,才能得到一點點東西;要擠很多東西,才能篩選出一點點內容,所以你最好選擇一個難易適中的題目。

我 寫過好幾本書,我認為我對每一本書的花的心力都是一樣,雖然我寫任何東西我都不滿意,但是在過程中我都絞盡腦汁希望把他寫好。目前為止很多人認為我最好的 書,是我二十幾歲剛到史語所那一年所寫的那本書。我在那本書花的時間並不長,那本書的大部分的稿子,是我和許添明老師同時在當兵的軍營裡面寫的,而且還是 用我以前舊的筆記寫的。

大 陸這些年有許多出版社,反覆要求出版我以前的書,尤其是這一本,我說:「不行。」因為我用的是我以前的讀書筆記,我怕引文有錯字,因為在軍隊營區裡面隨時 都要出操、隨時就要集合,手邊又沒有書,怎麼可能好好的去核對呢?而如果要我重新校正一遍,又因為引用太多書,實在沒有力氣校正。

為 什麼舉這個例子呢?我後來想一想,那本書之所以比較好,可能是因為那個題目可延展性大,那個題目波瀾起伏的可能性大。很多人都認為,我最好的書應該是劍橋 大學出的那一本,不過我認為我最好的書一定是用中文寫的,因為這個語文我能掌握,英文我沒辦法掌握得出神入化。讀、寫任何語文一定要練習到你能帶著三分隨 意,那時候你才可以說對於這一個語文完全理解與精熟,如果你還無法達到三分的隨意,就表示你還在摸索。

回到我剛剛講的,其實每一本書、每 一篇論文我都很想把它寫好。但是有些東西沒辦法寫好,為什麼?因為一開始選擇的題目不夠好。因此唯有選定題目以後,你的所有訓練跟努力才有價值。我在這裡 建議大家,選題的工作要儘早做,所選的題目所要處理的材料最好要集中,不要太分散,因為碩士生可能只有三年、博士生可能只有五年,如果你的材料太不集中, 讀書或看資料可能就要花掉你大部分的時間,讓你沒有餘力思考。而且這個題目要適合你的性向,如果你不會統計學或討厭數字,但卻選了一個全都要靠統計的論 文,那是不可能做得好。

6. 養成遵照學術格式的寫作習慣

另 一個最基本的訓練,就是平時不管你寫一萬字、三萬字、五萬字都要養成遵照學術規範的習慣,要讓他自然天成,就是說你論文的註腳、格式,在一開始進入研究生 的階段就要培養成為你生命中的一個部份,如果這個習慣沒有養成,人家就會覺得這個論文不嚴謹,之後修改也要花很多時間,因為你的論文規模很大,可能幾百 頁,如果一開始弄錯了,後來再重頭改到尾,一定很耗時費力,因此要在一開始就養成習慣,因為我們是在寫論文而不是在寫散文,哪一個逗點應該在哪裡、哪一個 書名號該在哪裡、哪一個地方要用引號、哪一個要什麼標點符號,都有一定的規定,用中文寫還好,用英文有一大堆簡稱。
在1960年代台灣知識還很封 閉的時候,有一個人從美國回來就說:「美國有個不得了的情形,因為有一個人非常不得了。」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得了,他說:「因為這個人的作品到處被引用。」 他的名字就叫ibid。所謂ibid就是同前作者,這個字是從拉丁文發展出來的,拉丁文有一大堆簡
稱,像et. al.就是兩人共同編的。英文有一本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就是專門說明這一些寫作規範。各位要儘早學會中英文的寫作規範,慢慢練習,最後隨性下筆,就能寫出符合規範的文章。

7. 善用圖書館

圖書館應該是研究生階段最重要的地方,不必讀每一本書,可是要知道有哪些書。
我 記得我做學生時,新進的書都會放在圖書館的牆上,而身為學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書名看一看。在某些程度上知道書皮就夠了,但是這仍和打電腦是不一樣 的,你要實際上熟悉一下那本書,摸一下,看一眼目錄。我知道現在從電腦就可以查到書名,可是我還是非常珍惜這種定期去browse新到的書的感覺,或去看 看相關領域的書長成什麼樣子。
中研院有一位院士是哈佛大學資訊教授,他告訴我他在創造力最高峰的時候,每個禮拜都到他們資訊系圖書室裡,翻閱重要的資訊期刊。
所 以圖書館應該是身為研究生的人們,最熟悉的地方。不過切記不重要的不要花時間去看,你們生活在資訊氾濫的時代,跟我生長在資訊貧乏的時代是不同的,所以生 長在這一個時代的你,要能有所取捨。我常常看我的學生引用一些三流的論文,卻引得津津有味,我都替他感到難過,因為我強調要讀有用、有價值的東西。

8. 留下時間,精緻思考
還要記得給自己保留一些思考的時間。
一 篇論文能不能出神入化、能不能引人入勝,很重要的是在現象之上作概念性的思考,但我不是說一定要走理論的路線,而是提醒大家要在一般的層次再提升兩三步, conceptualize你所看到的東西。真切去瞭解,你所看到的東西是什麼?整體意義是什麼?整體的輪廓是什麼?千萬不要被枝節淹沒,雖然枝節是你最 重要的開始,但是你一天總也要留一些時間好好思考、慢慢沉澱。
conceptualize是一種非常難教的東西,我記得我唸書時,有位老師信誓旦 旦說要開一門課,教學生如何conceptualize,可是從來都沒開成,因為這非常難教。我要提醒的是,在被很多材料和枝節淹沒的時候,要適時跳出來 想一想,所看到的東西有哪些意義?這個意義有沒有廣泛連結到更大層面的知識價值。

傅斯年先生來到台灣以後,同時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所長及台大的校長。台大有個傅鍾每小時鍾聲有二十一響、敲二十一次。以前有一個人,寫了一本書叫《鍾聲二十一響》,當時很轟動。
他 當時對這二十一響解釋是說:因為台大的學生都很好,所以二十一響是歡迎國家元首二十一響的禮炮。不久前我發現台大在每一個重要的古蹟下面豎一個銅牌,我仔 細看看傅鍾下的解釋,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傅斯年當台大校長的時候,曾經說過一句話:「人一天只有二十一個小時,另外三小時是要思考的。」所以才叫二十一響。
我覺得這句話大有道理,可是我覺得三小時可能太多,因為研究生是非常忙的,但至少每天要留個三十分鍾、一小時思考,想一想你看到了什麼?學習跳到比你所看到的東西更高一點的層次去思考。

9. 找到學習的楷模

我剛到美國唸書的時候,每次寫報告頭皮就重的不得了,因為我們的英文報告三、四十頁,一個學期有四門課的話就有一百六十頁,可是你連註腳都要從頭學習。
後來我找到一個好法,就是我每次要寫的時候,把一篇我最喜歡的論文放在旁邊,雖然他寫的題目跟我寫的都沒關係,不過我每次都看他如何寫,看看他的註腳、讀幾行,然後我就開始寫。
就像最有名的男高音Pavarotti唱歌劇的時候都會捏著一條手帕,因為他說:「上舞台就像下地獄,太緊張了。」他為了克服緊張,他有習慣性的動作,就是捏著白手帕。
我 想當年那一篇論文抽印本就像是我的白手帕一樣,能讓我開始好好寫這篇報告,我學習它裡面如何思考、如何構思、如何照顧全體、如何用英文作註腳。好好的把一 位大師的作品讀完,開始模仿和學習他,是入門最好的方法,逐步的,你也開始寫出自己的東西。我也常常鼓勵我的學生,出國半年或是一年到國外看看。
像現在國科會有各式各樣的機會,可以增長眼界,可以知道現在的餐館正在賣些什麼菜,回來後自己要作菜也才知道要如何著手。

四、用兩條腿走路,練習培養自己的興趣

最後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我們的人生是兩隻腳,我們不是靠一隻腳走路。做研究生的時代,固然應該 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學業上,探索你所要探索的那些問題,可是那只是你的一隻腳,另外還有一隻腳是要學習培養一、兩種興趣。很多人後來會發現他的右腳特別肥 重(包括我自己在內),也就是因為忘了培養左腳。
很多很有名的大學者最後都陷入極度的精神困擾之中,就是因為他只是培養他的右腳,他忘了培養他的左腳,他忘了人生用兩隻腳走路,他少了一個小小的興趣或嗜好,用來好好的調解或是排遣自己。

去 年夏天,香港《亞洲週刊》要訪問我,我說:「我不想接受訪問,我不是重要的人。」可是後來他們還是把一個簡單的對話刊出來了,裡面我只記得講了一段話:做 一個研究生或一個學者,有兩個感覺最重要--責任感與罪惡感。你一定要有很大的責任感,去寫出好的東西,如果責任感還不夠強,還要有一個罪惡感,你會覺得 如果今天沒有好好做幾個小時的工作的話,會有很大的罪惡感。除非是了不得的天才,不然即使愛因斯坦也是需要很努力的。很多很了不得的人,他只是把所有的努 力集中在一百頁裡面,他花了一千小時和另外一個人只花了十個小時,相對於來說
,當然是那花一千個小時所寫出來的文章較好。


所以為什麼說要趕快選定題目?因為如果太晚選定一個題目,只有一年的時間可以好好耕耘那個題目,早點選定可以有二、三年耕耘那個題目,是三年做出的東西好,還是一年的東西好?如果我們的才智都一樣的話,將三年的努力與思考都灌在上面,當然比一年還要好。

五、營造卓越的大學,分享學術的氛圍

現在很多人都在討論,何謂卓越的大學?
我認為一個好的大學,學校生活的一大部份,以及校園的許多活動,直接或間接都與學問有關,同學在咖啡廳裡面談論的,直接或間接也都會是學術相關的議題。
教授們在餐廳裡面吃飯,談的是「有沒有新的發現」?或是哪個人那天演講到底講了什麼重要的想法?一定是沉浸在這種氛圍中的大學,才有可能成為卓越大學。那種交換思想學識、那種互相教育的氣氛不是花錢就有辦法獲得的。我知道錢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東西。
一個卓越的大學、一個好的大學、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表示裡面有一個共同關心的焦點,如果沒有的話,這個學校就不可能成為好的大學。


PS:本篇文章為轉錄自王汎森教授的演講,如有侵權煩請來信告知,立即處理。

2007年8月28日

啥?暑假快結束了...


不知不覺間
一年一度的暑假要結束了
但...
我根本就沒玩到啊...(翻桌

是錯覺嗎?
我怎麼覺得比平時上課過的還忙
日子過的很充實
轉眼間就過了二個月
但不知道自已在忙三小...= =|||

當初沒選多媒體所而選資科所
就怕沒啥美工基礎的我
會先被一堆做不完的作品
搞的昏天暗地,沒日沒夜

算算資管念了7年
也算是不短的時間了
但我居然挑了個7年來幾乎沒啥接觸過的影像處理領域
現在回想起來
這和改行轉念多媒體所比起來
好像沒啥差異..(狂汗

說到多媒體所
為什麼會有認識多年的網友
會認為我是念多媒體這類系所的
難道是因為我常常無聊弄出一些惡趣味圖的關系嗎?
想當初PhotoImpact,Photoshop
全都是為了貫徹惡趣味
自已買書自學的
這時候又要再度感謝出錢的老姊...M(_ _)M
說到買書
又想到本來預定暑假要玩的3Ds max
現在仍靜靜地躺在書架上
我還停在只會建個西洋棋-士兵 模的階段啊...= =|||

說到3D
又想到了之前買的500Gb HD
容量雖大
拿來養動物
幾乎都不用怕動物太大隻
沒地方養
但現在問題來了...
動物順利成長茁壯
但我沒時間去看它們,玩它們
動物養久了
愈覺得好像在養心酸&幫別人養似的...
絕望啊!
我對一天只有24小時的我感到絕望啊!

好久沒組鋼普拉了...(Turn A好萌啊...)
好久沒玩game了...(DMC3還停留在第九關啊...)
拖好久還是沒刷軔體...(k750i何時才能變成偽w800i...)

這個暑假
我到底做出了什麼成果?

2007年8月26日

成為人生的贏家!!


您是否有時候會想
何謂才叫作人生的贏家?

成為傑出優秀的有為青年?
成為「好野到哭八」的暴發戶?
成為對世界有貢獻的學者?
平凡渡過每一天的正常人?
達成自身野望的實踐家?
把到小自己六歲以上的年輕正妹?(火乍

不想再自己一個人慢慢想了
趕快請教一下
已經成為人生贏家的人-泉 總一郎 吧!

現在預購此書「成為人生的贏家 成功的契機掌握在你的手中」
前一百名
將隨書附上另一位掌握世界開關的男人-阿虛的故事


「開關好好玩」電影票二張
讓您不止成為人生的贏家
還掌握了世界的開關!!

在掌握了世界的開關後
您是否對世界產生了興趣?
那您可以購買本書「世界是平的」
讓你對世界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心動了嗎?
請馬上播打下列電話訂購
0800-5656756(拎八拎拎-虎爛虎爛秦虎爛)
讓您一次擁有「成為人生的贏家」與「掌握世界的開關」的方法!
此外合併訂購「世界是平的」
將可再享額外的優惠
詳情請冾-明民堂書店


以上極大誤...

2007年8月22日

行動商務專用!IBM X61


詳細規格表
處理器:支援Intel Core 2 Duo 64位元 雙核心處理器T7100(1.8GHz)/
記憶體:標準1GB
光碟機:需選購
硬碟機:120GB(5400rpm) / 2.5吋
主晶片:Intel GM965 晶片
圖形晶片:Intel Graphics Media Accelerator X3100(GMA x3100) /
Video:12” XGA(1024x768)TFT/
電池:鋰電池(4 Cell) 標準使用時間:3.9小時
材質/尺寸/重量:上蓋: 防彈玻璃纖維SEPC材質 下蓋: CFRP / 268x211x20-35mm/ 1.43Kg(主機含4 cell電池)




左側


右側(歹勢,桌子滿亂的...)


底部


拿掉4Cell的電池


本以為拿掉電池會缺一角,但結果並不會


另一個電池卡準


底部的外接擴充埠,買就會有送一個,但我同學沒帶...


有點糊掉的開啟卡準,這樣拿起來k人更加牢固...XD


正面開啟的樣子



驗明正身,是X61沒錯


傳說中的Thinkpad鍵盤(左)


傳說中的Thinkpad鍵盤(右)


廣受好評的中原一點紅


鍵盤右下角又再度來了個ThinkPad的LOGO


機身上的貼紙


狀態指示燈


01必備的疊疊樂(下方為Asus U5F)


少了台光碟機,只有前面差一個LCD的厚度
當然,它的機身設計為前低後高多少也有點影響


這就是疊疊樂的極致啊!(汗)


忘了帶牛奶
下次有機會再測一下有排水溝的鍵盤吧...XD

最近看的日劇
父女七日變劇中的公司
全部都是用IBM的筆電
雖然IBM筆電的外形
真的不怎麼討喜
但它的耐撞與保護是有口階碑的
本來購買12吋筆電時
這台也是我考慮的機子之一
可以沒有內建光碟機
而沒成為我最後的選擇

只有1.4KG的重量
採用最新的Senta Rosa平台的CPU
對常常外出跑業務的人
相信這台IBM x61是個不錯的選擇!

2007年8月21日

[ 戲劇瘋評]溫馨又好笑!パパとムスメの7日間

:パパとムスメの7日間
劇 名:父女7日變(パパとムスメの7日間)
電視台:東京放送TBS
首 播:2007年7月1日から8月19日まで、毎週日曜日の日曜劇場
回 數: 7集(已完結)

STAFF
原 作:五十嵐貴久「パパとムスメの7日間」
編 劇:荒井修子 渡辺千穂
配 樂:山下康介
製作人:那須田淳 津留正明
導 演:高成麻畝子 吉田健


演 員

館博(川原恭一郎・47)/新垣結衣(川原小梅・16)/加藤成亮(大杉健太・17)/佐田真由美(西野和香子・27)/森田彩華(中山律子・16)/金児憲史(前田喜一)/宮下裕治(三好渉)/今井りか(椎名香奈子)/飯沼千恵子(內崎久子)/高田延彥(桜木真一・46)/佐々木すみ江(國枝ひそか)/江守徹(渡辺武志)/八嶋智人(中嶋耕介・30)/麻生祐未(川原理恵子・42)

主題歌:YUKI「星屑サンセット」
人物關係圖

劇情簡介:
館=16歲少女 新垣=47歲大叔?
高校2年生的小梅一直暗戀著學長-大杉健太。小梅的父、恭一郎是在化粧品公司辛苦工作的銷售員。而這兩個人已經有二年沒有好好的講過話了...

有一天,川原一家人趕回老家探望突然生病的奶奶,在搭乘回家的電車中,突然發生了事故。在醫院醒來後,突然發現兩個人居然交換了身體。

因為,有著恭一郎身體的小梅前往公司上班,而外貌是小梅的恭一郎則去上高中。原本不常對說的兩人相互支援,共同努力完成了彼此的工作,也了解了彼此間的辛苦與誤解,但他們兩人能恢復回原狀嗎?

心得:
說實在話
這個故事的設定滿老梗
相當多電影(ex:辣媽辣妹)、戲劇(ex:轉校生)
甚至連漫畫「蠟筆小新」也過這種劇情
可見這種題材多受歡迎

監視代替自已與心愛學長約會的女兒...XD
劇中
爸爸恭一郎代替女兒小梅與學長約會那段
恭一郎想盡辦法的破壞女兒的形象
卻沒想到誤打誤撞
造成了學長的好感
真是令我笑死了
難怪很多漫畫、戲劇中的爸爸
對於自已寶貝女兒的男友
總是充滿了戒心
甚至是恨意(?)
果然是害怕女兒被別的男人搶走的心理因素嗎?XD

而女兒在爸爸的公司中
因為提出了不少「年輕人的見解」
敢說出心底話
不像其它員工間只求自保,彼此間推卸責任
團結了為了新企劃而集結的組員們
為這數十年的老公司注入了一股清流
替這些長輩們好好的上了一課


爸爸恭一郎在劇中因為下面這段從書中抄來的句子
意外(?)騙到了新企劃中的一個美女OL的仰慕
再加上代替恭一郎上班的小梅
不懂得知所進退的舉止
差點造成一場婚外情
稱的上是劇中另一段爆點..XD

「我們是為了生活而工作,不是為了工作而生活
一個人的幸福
不一定是自已全力爭取的事物
只要堅持自已的信念一直走下去
幸福就近在眼前了」

何謂幸福?
我想這個定義很廣泛
只有堅持到最後的人
幸福自然就在不遠處了
看的出那個是真正的爸爸嗎
在此要特別提一下演爸爸恭一郎的舘ひろし
演技真的很棒
看一個大叔去演一個16歲的高中生
坐姿與站姿內八
用女高中生的口氣講話
打手機簡訊
行為舉止維妙維肖
看的我笑翻了


本來相互間不對話的父女間
因為這個事件
彼此間重新開啟了對話窗口
因身分的交換,去適應對方的生活圈
互相了解到對方都是很辛苦的
也因此對彼此的想法與心態更加的了解
加深了兩人父女間的親情
最後兩人順利的換回身體
兩人間的關係因這個事件大大好轉
真是可喜可賀的Happy Ending

有興趣的人
可以看看
看完後
相信可以讓你對於你的父母的想法
更加的了解
不會總覺得他們很煩
了解到這一切
都是為你好啊(茶

2007年8月19日

敝鼠

一直認為自已精神年齡已是4、50的老油條中年老頭
想不到我還會這樣
這就是青春啊~(茶

不能說的祕密



2007年8月17日

全球最迷你的 PDA 手機-Dopod 818

Dopod 818 GSM 三頻 手機
系  統:GSM 三頻
尺寸重量:108 x 58 x 18.1 mm / 150 g
記憶插卡:SD
使用時間:通話 240 分鐘 / 待機 200 小時
電  池:1200 mAh
顏  色:銀
● 6 萬 5 千色 TFT 彩色螢幕
● 內建 130 萬畫素數位相機
● ROM 64MB / RAM 64MB
● CPU:416 MHz (Intel Bulverde)
● 作業系統為 Windows Mobile 2003 for Pocket PC Phone
● 支援 SMS/MMS、收發E-mail
● 40 和弦鈴聲
● 支援 WAV、MP3、WMA
● 可外接 SD 記憶卡
● 紅外線、藍芽
● IE 瀏覽器、MSN Messenger
● USB 高速同步傳輸

2.8吋的彩色螢幕,連我的k750i的一起入鏡了


背面滿漂亮的,有種apple風格的感覺


130 萬畫素,四段數位變焦用 2.8吋的螢幕拍起來,看的很爽


左側
由左而右分別為拍照鈕、二向音量鈕、便條快捷鈕


右側:電源鈕&觸控筆


受限於機身長度的觸控筆


和一般手機差不多的厚度


2004底出的機子,居然是插一般SD卡...= =|||


正面除了這幾個鈕之外,改用虛擬數字鍵盤


全球通???


原來這台是從阿共那邊上市的機子,系統當然是簡體字囉



總覺得手寫輸入的格子太小了,筆也太短...


下周沒意外的話
應該可以搶到借到同學新入手的IBM X61
我一定會自費買牛奶餵X61 「有排水溝的鍵盤」滴(肯定沒有誤...)

2007年8月15日

第一次,請小力一點...>////<


你糟糕了嗎?
有沒有被標題給釣上來...XD
想到其它怪怪地方的人
快去罰寫一百遍「某轉最正直不鹹濕了」
淨化一下你汙濁的心靈


因為原本的標題太長了
所以就適度地刪減一些文字
正確的標題是
「第一次小組Meeting書報,請二位Boss鞭小力一點」
雖然說這篇Paper看了很久
但一直都停留在「半生不熟」的狀態
明天就抱著早死早超生的預期心理上吧
只希望別5分鐘就被Boss KO下台一鞠躬
還順便附上「再來一次」獎品就好...

Good luck to me!!...

2007年8月14日

少年成長週記,交響詩篇エウレカセブン


放送期間:2005年4月17日から2006年4月2日 毎週 日曜日7:00
製作:MBS、ProjectEUREKA、ボンズ
原作:ボンズ
プロデューサー:竹田青滋(MBS)、南雅彦(ボンズ)
監督:京田知己
シリーズ構成:佐藤大
キャラクターデザイン:吉田健一
メインメカニックデザイン:河森正治
音楽:佐藤直紀

一臉拙像的主角-レントン

心得:
話說當年交響詩篇エウレカセブン開始放映時
我看了第一集就放棄
因為主角レントン意外的滿廢的(汗
外加人設不太合我的口味
因此而沒有追這一部
不過在放映期間
好評不斷
對其它人描述主角成長的過程感到興趣
畢竟這年頭
百分之九十九的主角都一定會有「主角威望」
再不然就是一開始「智耐精敏」全都點滿
換個口味
來個平凡點的主角
似乎也不錯

雖然這麼說
但主角的家世完全不平凡
老爸「アドロック・サーストン」是保護地球免於「七波」而毀滅的英雄
爺爺「アクセル・サーストン」是聞名世界的機械技師
和主角比較來
主角只是個整天懷抱著滑空夢想的平凡少年
直到女主角「エウレカ」駕駛「ニルヴァーシュ」
為了某事來到レントン和爺爺居住的工廠
用ニルヴァーシュ砸毀主角的房間
事後又好心幫忙收拾(?)放火燒主角房間
再加上主角第一眼就煞到女主角エウレカ
就這樣レントン搭上月光號
成為了空賊-月光洲的一員
展開了這部主角成長週記

月光洲全體成員

劇中最令我印像深刻的劇情
莫過於因エウレカ與珊瑚嚴接觸
全身石化掉
應該算石化吧,有點難形容...

而ホランド認定為
造成了一切的原兇
因為レントン來到月光洲的關系
造成了エウレカ的變異
レントン因此偷偷的下船
到處流浪
在這時候
他認識了與ホランド同樣以前是他爸學生
「チャールズ・ビームス」與「レイ・ビームス」夫婦


ビームス夫婦

レイ因為受「七波」的影響而無法生育
一直想收レントン為養子
而レントン在ビームス夫婦下
體驗到以前從未感受過的爸爸與媽媽的關懷
但命運作弄人
ビームス夫婦事實上是政府的賞金獵人
而接下來的任務
就是奪回エウレカ與ニルヴァーシュ
這時候就要大大讚賞 真男人「チャールズ」了
後來得知レントン是月光洲的前成員
且レントン喜歡エウレカ後
不但大方的告訴レントン他們的作戰計劃
並讓レントン自已選擇
要留下來當他的養子
還是回去月光洲通報他們的計畫
這種胸襟與氣迫真是少見
當然啦,很老梗的
レントン選擇回去月光洲
就在他打算再度偷偷下船的時候
ビームス夫婦卻早在跳傘區等レントン
レントン當然是嚇了一跳
好奇的尋問ビームス夫婦
是不是知道他的底細後才接近他
最捨不得レントン的レイ搶著回答他
「那是當然的」
不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騙人的
接下來就是雙方兵戎相見
ホランド殺了昔日的好友ビームス夫婦
而レントン從ビームス夫婦之死
決定要貫徹他保護エウレカ的決心
這一段劇情真不是普通的沈重啊...T_T

劇中レントン的老爸アドロック・サーストン的名言
「不要哀求,學會爭取,若是如此,終有所獲」
是深受主角老爸影響的正反兩方最常搬出來的名台詞了
就算是套用至現實生活中
也能體會到其中的意境
不要被動的等待別人的幫助
只要你一直積極的去爭取
終有一天你會有所收獲
發人省思
真是好詩,好詩!!




在觀看交響詩篇エウレカセブン的過程
我感受到了主角レントン的成長
也從中對人生有不少新的感觸
如果你看膩了主角無敵論的作品
或是腦殘賣萌的腐動畫
那這部看主角慢慢成長的交響詩篇エウレカセブン
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